体育课器材如何发放?要做哪些准备?
一、器材的合理放置和布局
在确保安全、畅通、整洁、美观的基础上,优先考虑使用频率高的器材,把它们放置靠近门口、取放方便的地方,如足、篮、排三大球、乒乓球、小垫子等;而使用频率相对低,带有强周期性的器材,例如,山羊、跳马、跳高架、大垫子等应该放置在器材室内“偏僻”的地方。通过分层布局,使器材分发时快捷、方便、省时。同时,分层布局的位置忌一成不变,它也要随着客观因素(周期性、季节性)的改变而及时进行调整。例如,中考项目发生变化,取消了软式排球,增加了跳山羊,就应将软排适当向里移动,而山羊在阻碍通行的前提下,尾椎相对向外移。
二、提前联系和确定器材需求
器材发放要及时、到位,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,联系和确认每一次活动、每一堂课所需要的器材。这种联系是双向的,保管员应有全效详细的体育课、大课间和活动课的安排汇总表,知道各班的任课教师及他们办公室的内线电话。每天早上,根据课表提前联系有课教师,询问当天课堂所需器材的情况。同时,有课教师在课前,或者有关负责人在活动与比赛前,都应该提前联系器材室,告知所需器材的种类、数量等。例如,学校举行教工趣味运动会,负责人先对本次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进行详细预算,统计并提前几天告知器材室,让器材室可以预先准备,并针对特殊器材进行申请采购,如踩气球、掷飞标等活动所需器材。而体育教师根据教学需要,有时会用到一些不常用的器材,如呼啦圈、铅球等,要提前联系,让器材室提前准备,做好卫生、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查,以确保课堂正常有序进行。
三、整数发放方法与传统发放方法相结合
日常教学过程中,不同班级、不同课程所需器材种类和数量也各不相同。传统的发放方法是按各自需求,实数发放,例如,某班篮球课,42人应领42只球,某班做仰卧起坐38人应领38张小垫子。笔者所在学校在这种传统发放的基础上进行了“打包式”发放。所谓“打包式”就是把一些数量需求大、批量领用的器材,按照5个或10个一起的标准放入固定容器,或进行捆绑固定,例如,10副羽毛球拍和10只求捆绑组合;小垫子以10张垫子一叠为大组合、5张垫子一叠为小组合;篮、足、排三大球以10只组合用网兜装。如此进行“打包”放置,领用时采用“逢5进1法”发放,尽量不拆包,比如,针对仰卧起坐的练习,如果是38人练习则领用小垫子4大叠(40张),34人练习则领用三大叠和一小叠(35张);乒乓球的打包也是5副拍子5只球为一个储物盒。这样,在几个班甚至十个班同时领用和归还器材时,可以有效地缩短清点器材的时间,提高器材收发效率。
四、开放、公示器材借用数据
笔者所在学校器材室采用了数据开放、公示法。在器材室安装了一面大黑板,常用器材的种类、总数量、约定数量、已发数量、剩余数量等都清楚详细地公示在黑板上,使保管人和领用人都能够一目了然。保管人一边发放器材,一边在黑板上及时登记(完成发放,数据转登记录本)。临时变动班级,可以根据黑板公示情况,及时调整本班所需的器材种类和数量,甚至调整课堂教学内容,可以节省联系、沟通、清点、查看等额外时间。
五、区域模块式器材自助服务
随着阳光体育的蓬勃开展,给器材室快捷、高效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。针对学校的8个第二课堂体育项目和16个大课间模块活动内容,器材室采用了器材区域模块式自助服务。体育组把大课间和第二课堂的各个小组或团队进行编号,并把编号和对应所需的器材种类、数量报到器材室。器材室在室内过道地面用油漆画好1~16个(可以更多)小正方形区域,用对应编号的箩筐装上对应的器材,放置在各个小区域内。同时,在黑板上把各个(区域)箩筐的器材种类、数量公示出来。领用器材时,学生直接找到自己对应编号的区域,确认黑板公示器材信息,出示借用证后就可以领走。在收还时,器材仍送到各自区域,并指定相邻区域学生,根据黑板信息,互相点查器材。器材区域自助服务让繁重的器材收发任务变得快速、简单、高效。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广州体育器材的资讯,可点击:http://www.gzyrty.com/